爨苑文学社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校报专栏 >> 爨苑文学社

“爨苑网络文学社”第十九期
发布时间:2019-06-24    浏览次数:     来源:

人物通讯

让自己成为好榜样

——记优秀学生干部张瀚


学生记者  胡慧宇


张瀚,2017级卓越文科人才专业,现任校生活卫生部副部长。他是一个积极向上,充满责任感的男孩。曾多次获得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他告诉记者“优秀学生干部”这个荣誉称号,既是对他过去工作的一种肯定,也是对他以后工作的一种鞭策的动力,更多了一份责任感,要时刻做好表率。

从刚刚进入卫生部时,他只是一个小干事,做着最平凡的事情。但他以能做好本职工作为己任,积极请教学长学姐们各类问题,积极纳言献策,为部门尽最大的努力。“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他告诉记者,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与强烈的团队精神,以身作则,以优秀的人为榜样,自己也努力成为好榜样。在竞选担任副部后,这种责任感愈发强烈,他也愈发努力,努力做一个好榜样。曾经的他也因为别人的不理解而生气过、郁闷过,但他一直喜欢所在的学生组织和喜欢做学生干部的工作,乐于服务他人,不忘初心。因为一直有这样的信念,让他无怨无悔,愿意为学生组织付出。

当问及当副部累不累时,他只是一笑道:“累肯定是累的,但为老师同学们服务,又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干部最珍贵的就是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张瀚同学身上就有很好的体现。他积极带领干事们学习两会精神,参加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到火车站迎接新同学,做到奉献自己最大化。张瀚在奉献自己的同时又不懈怠学习,他的综合测评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本学期还被授予“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同时他也建议学弟学妹们,要合理安排好时间,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也鼓励学弟学妹们多参加课外活动,积极发展自身的长处,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

在日常生活中,张瀚同学除了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外,还很喜欢运动,游泳、跑步、羽毛球都是他擅长的。他曾在校运会上获得了长跑比赛的佳绩。他告诉记者,运动可以带给他欢乐,帮助他忘掉生活中不愉快的琐事。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带给他激情与活力。在操场上奔跑的他是一阵风,而在书桌前的他,又是另外一个形象。闲暇时张瀚喜欢写一些小文章,记录生活,记录心情,作为一种成长的印记,值得以后细细品味。青春的足迹只有记录,才更显得熠熠生辉。

采访时总微笑着不厌其烦,一一回答我们的问题,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也感染着我们,要努力去做一名好榜样。


自律给我自由

——记我校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学生赵雪云


学生记者  蒋荣


自律一词总是让人联想到束缚、制约,一开始我以为自律就是限制自己的行为、让人无法“施展拳脚”。直到后来才慢慢发现,其实那些所谓的无忧无虑、随心所欲方是人生最大的绊脚石。一个自律的人总是在向积极的方面发展,就像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2017级物理学专业的赵雪云同学,他就在自律的学习生活中找到了自由。

当你走进赵雪云的宿舍,总会看到他在室友唱歌、打游戏的氛围中,默默地在座位上认真做着英语阅读或解着物理题。在被问起如何做到于嘈杂十分的环境里静心学习时,他说:“只要认真的去做一件事情,周围什么东西都影响不了我。”正是那份认真,让赵雪云在拿到“国家励志奖学金”且获得“三好学生”称号的同时,也成了第一次英语四级考试中班上唯一通过的人。“在学习中,他总是认真地总结归纳,得出一套专属自己的学习方法。即使遇到难题,他也常常虚心请教,每次专业考试都排名前三。”一位熟悉赵雪云的同学这样说道。而在课后闲暇之余,他也喜欢阅读一些历史和文学作品。

赵雪云曾说:“每次有什么烦恼、压力,我就会去运动场上跑几圈,跑完就什么都忘了。”诚然,在生活中,他也是一个热爱运动的人,喜欢和同学们一同打篮球,喜欢在操场上奋力奔跑。因此,我能从他身上感受到浓厚的青春气息。他积极参加学校的篮球赛,也因去年在学校文体周内表现突出,被学院特邀给今年大一的同学们做指导。当问到指导别人训练与自己训练有何不同时,他微笑着说:“刚开始有点害羞,后来就好多了。看到他们那么拼命地训练,就好像看到了当时的自己,一切努力都是会有收获的。”相对于玩手机和打游戏,他觉得在课余时间最好的娱乐方式就是运动,因为对他来说运动更具有吸引力。

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赵雪云同学是个全面发展的人。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他都能做到对自我的严格要求。他喜欢结交朋友、团结同学,在班级里也很受大家的欢迎。从上大学开始,每年寒暑假他都会通过做家教的方式来赚取自己的生活费,他说:“大学就是走向社会的过渡期,要学会更好地生活就要努力去适应这个社会,正是一直以来自律的这个习惯才让我有了更多的选择。”对于未来,赵雪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研究生,拓展自己的专业能力,追求更好的自己。

赵雪云始终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也真正做到了在自律中享受自由的快乐。


迎着风浪在海礁上生长

—记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白蕊


学生记者 朱宣任


海潮不歇,礁石不倒,自有德馨蕊中溢——这是与白蕊老师相处之后,她给我最深的印象。如其名,不染铅华,朝气吐露,性,使然也。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的“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白蕊始终秉持着这样的理念投入教学。根据教材上每个专题的内容,她制定了相应的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白蕊在课堂上现身说法,让一个个原本印在书本上的文字跃动在学生们眼前,让一条条抽象的理论深深地烙刻在学生的脑海里。她深谙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领之桥的重要性,因材施教,不落下每个孩子,与他们共同成长。如水一般的灵活多变,却不失本真。这,便是白蕊老师恪守的教风。

初到曲师之时,白蕊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教师。可老天必不会辜负有志且热情拼搏之人:她曾获得2000-2001年教育科学文萃一等奖;曾多次发表有关思政、金融类论文;多次获得课堂教案奖项。 “哪方面不够好,就去补哪方面。”正是因为有着这样坚定的意志,历经几载磨难,回过头来,早已满是硕果。在所获的奖项里,令白蕊印象最深刻的就是2005年云南省高校教育教学五个一活动,《精彩一课》教学师范片三等奖。不仅仅是因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一个大家庭凝聚集体智慧后的第一个云南省地州院校获此殊荣,更是因为无数个日夜辗转,最终取得回报后那份满满的充实感。海边的礁石经历潮汐的洗礼后仍竦峙着,才显得更为突出。白蕊,如是。

白蕊所住的小区里,有人家是靠捡垃圾为生。当其他住户对他冷眼相加时,白蕊却像熟人一样问候,慰劳。她说:“我是曲师的老师,我想让大家了解这个群体,让大众知道曲靖师范学院的风尚。”班内演讲比赛那会儿,当选手因为紧张忘词,痛苦责备自己时,白蕊为她另寻方法,引导学生重拾自信。此外,她还组织学生成立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志愿者小组,让正能量传播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正是这番热情,这份体贴,时刻地在感染、激励着她的学生们,真正尽到了一个老师应尽的责任。

“知行合一”是白蕊对她的学生们的要求。在这条育人的道路上,白蕊始终坚持在第一线。她已树立起了一个鲜明的榜样,我们有理由相信,莘莘学子们在她的带领下,真正能做到“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倾注你的深情

——记我校音乐舞蹈学院徐兴武老师


学生记者 李慕白

“生命太短暂,你必须对某样东西倾注你的深情——在白发苍苍,垂垂老矣,回首往事之时:你才会为自己做过的事感到满足。因为物质生活的富裕并不会令你自豪,而只有那些受你影响、被你改变过的人和事,才会令你感到骄傲。”这是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20180512班班主任徐兴武老师对同学们的谆谆教诲。

徐兴武老师给我的最初印象便是两侧的霜鬓,正因此,他的面容仿佛多了一丝沧桑。而通过那随时挺直的脊背,便很容易将徐老师与“仙风道骨”四字联想起来,也使他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但遗憾的是,开班后我未能成为他的学生,与他的交流也仅限于班会和聚餐时的闲散碎语。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却渐渐成为我在这所学校最熟悉的老师之一。

“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你们,而是,遇见你们给了我最好的时光。”这是徐兴武老师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反映了徐老师待生如友如子的教学态度,也透露出成为一位好老师的必备条件。正是这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精神,才赢得每届学生对他的交口称赞。本着这种教学态度,教龄十数年的徐老师,桃李满天下,并且时不时会有毕业多年的学生给他打电话问好或者登门拜访,以此不难看出徐老师深受学生的爱戴。徐兴武老师的教学方法较为特殊,与单纯的课堂教学不同,他选择通过朋友圈来告诫弟子们如何歌唱、如何咬字、如何做人。

“喝酒就喝酒,不需要故事。”熟络徐兴武老师的同学都知道,他爱酒。在他的房间里,柜中、桌上、床头、琴旁,皆可见酒。相比起普通的酒,他更爱品味美酒。徐老师追求的美酒蕴含着醇香、浓厚与深情,意境、哲理与凝思。他常说酒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更象征着人对生活的追求,一坛好酒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窖藏才终得开坛时的香飘十里、醉倒众生,正如人生需经过无数历练才得以如酒般值得一品。

徐兴武老师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教师,更是一名伟大的父亲。除了对酒的热爱,他对女儿的爱更是令人羡慕非常。他在郊游、聚餐、锻炼身体时都与女儿形影不离,就连排练合唱也要让女儿在一旁学习。从小经过父亲的熏陶培养,我想,他的女儿也必将成为一位有思想有本领的才女。

徐兴武老师并不是我见过所有老师中外貌最出众的,也并不是我见过的老师中最杰出、最有能力的,但若评选最值得尊敬的老师之时,我肯定会把徐老师列在首位。因为他对他的学生、对他的生活、对他爱的一切倾注了所有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