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苑文学社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校报专栏 >> 爨苑文学社

“爨苑网络文学社”第十八期
发布时间:2019-06-24    浏览次数:     来源:

清浅流年

芙蓉花落人亦离


人文学院  李思娴


炎炎夏日,蝉鸣声在整个校园里弥漫着。夏天之于我是胡吃海喝的狂欢节,而对于大四同学来说则是难舍难分的毕业季。学长学姐从高中迈向大学,从大学踏入社会,离开安逸的环境,触碰未知的环境,与之相伴的,是喜忧参半。但他们终究会在未知环境中顽强生存,在与物我的斗争中得以发展。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梧桐叶凋新欢聚。四季荏苒,六月已至,芙蓉花落人亦离。昔年,他们领我们迈入校园,今日,我们送他们踏上新程。忽觉大学时光匆匆流逝,涓涓而过,连停顿都不肯。

足球场上,有学长学姐在拍毕业照,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整齐划一的学士服、青春帅气的制服,构成这个毕业季最亮丽的风景线。

在食堂吃饭时,我将饭卡借给一个即将毕业、饭卡已被注销的学姐。她倾诉,经常会忘了饭卡已经注销,和我“抱怨”以后很难有机会再吃到这么“难吃”的饭菜了。她羡慕我还有剩余的大学时间,我则在心里默默羡慕她可以离自己的目标更进一步。而在此刻,我也诚挚祝愿这位学姐可以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行,不畏挫折,遇见更好的自己。注销的饭卡、注销的学生证、退订的宿舍,这就是学生时代的终点,也是社会生活的新开端。

自古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离别最痛,亦是最无从预习准备的,凝蓄再多的安慰,离去的那一刹总是那般不舍。站在宿舍窗前,我静静看着同栋楼的毕业生们带着盛满别情的行李,转身离开生活四载的寝室,却难掩婆娑泪眼,最终只余一个背影和一个看似轻松,实则重如千斤的挥手——一个再见,或再也无缘相见的挥手。

四年时间,从陌生到熟悉,从言语到眼神,彼此早已熟悉。无论离别前的狂欢已将情绪抒发地多么淋漓,但当真正的离别来临,大家都格外精神却也格外沉默,所能做的,只有独自背起记忆,各奔东西。

命运似纸,脆弱凉薄。故事未完,聚散离别。每个人都是彼者曾经的角色,愿别后都有幸重逢,不负那段韶华。相见亦无事,别后常忆君。



一个人的旅途


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 王琪


一个人的旅途,到底可以走多远?

我喜欢把自己的每一次单独出行,都当作一趟旅途,无论距离长短、时间多少。由于大学离家仅一小时的车程,因此,常由父亲亲自接送我来去学校。偶尔,他也会让我自己一个人坐车来往。而我,也恰好喜欢这样偶尔的时刻。

在第一次单独坐清晨六点的火车时,我本不情愿,但当真正坐在车上的那一刻,却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竟然不是抵触,而是期待和欣喜——期待可以在火车上,看到天边缓缓漫上的第一缕阳光,欣喜能够望见刚刚爬上地平线那红彤彤的太阳。即使这段旅程只我一人,却也不会寂寞和孤单。

一个人的旅途也会感受到不同的人物风貌。我常常看到一些市民,会主动在公交车上给弱小乘客让座,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德标准。且在此期间,我也经常遇到一些天真可爱的小朋友。他们有的尚在妈妈的背篼里,有的已被妈妈牵起小小的手掌,跌跌撞撞地行走,每当你看着他时,他总是报以可爱温暖的童真笑容。

在车站等车时,我总会看到旅客们急匆匆地拖着箱子往前走去,火急火燎地寻找自己的班车或早早地去站台等候;也曾看到,那些即将远行的游子与苦守家中的亲人,即便心里挂着不舍,却也笑着送别。这使我的记忆回溯到不久前,那时,一个老奶奶送别临走的孙儿,苍老的脸上难却依依之情,嘴上一直叮嘱着儿孙,直到孙儿上了车,才擦掉眼角的泪,蹒跚着离去。亲人分别,往往令人心酸。

我喜欢在独自一人的旅途中发现有趣的事。虽然不是这些故事的主角,可我将主角的故事串成自己的一段经历,这算不算是一种特别的记忆?记忆自己的旅途,留住别人的故事。我喜欢这样的旅途,简单不复杂,美好又深刻。

一个人的旅途,到底有多远?其实每个人都不一样吧!每个人都有自己对旅途的定义,于我是一段车程,于你,或许又是一段别样的故事或感触。可无论怎样,我都希望我们能在各自的旅途中发现可喜的事,并且融入灵魂。因为这样的经历,才算刻骨铭心。



昂贵的未命名


数学与统计学院  杨娟


思索良久,迟迟未敲击冰冷的键盘,亦不知要用怎样的文字来将我彼时的感悟娓娓道来。韶华倾覆,我怨我因曾经肤浅的想法,以致淡看那昂贵的未命名。此刻,惟愿文字替我书一笔觉悟给予读者,让他们抑或欣赏,抑或被点醒,抑或感同身受。

回首往昔,我一直对世界最昂贵的东西疑惑不解,总想着它是某颗璀璨夺目的钻石、某件以黄金为原料的装饰品,抑或某粒圆润饱满的珍珠。直到一天,我打开淘宝,想要一探究竟,才知道自己之前的答案错得如此离谱。当在手机屏幕的搜索框里输入“世界最昂贵的东西”时,我以为会有无数价格不菲的商品充斥在面前的小小屏幕上,但出乎意料的是,接下来的搜索结果让镇定自若的我内心涟漪不断。

在毫不犹豫地按下确定键后,出现的是黝黑慈祥的面孔、和蔼可亲的笑靥、极度渴望帮助的眼神、卑微弱小的新生命……这些图片在齐刷刷的一元标价下显得格外刺眼。数不胜数的公益基金店呈至眼前,我看着简洁且震撼的文字,任凭眼眸里的泪水打转,却不想让它们流下来,因为我深知,此刻的几滴意含羞愧的泪水根本弥补不了我对“最昂贵的东西”这一理解表现出的愚昧无知。

人间自有真情在。我看着公益店里的交易记录,内心犹如被雨水冲刷过的大地万物,清明无比。一元钱也许对于某些人,即使掉在地上都不屑一顾,但在公益店里,却是对灵魂的救赎、对善良的拷问。从事公益事业,钱不在多,有心则诚。网上官方公益店近在咫尺,将那一次次的交易演绎成善良真情,播散在世界各地。将那一沓沓希望,折叠成百转千回里的奇迹,挽救一个个生命;将那一段段人间奇迹,凝聚成最昂贵的记忆,永远镌刻在脑海里。

世界最昂贵的东西,未命名。我庆幸能有这次经历助我醒悟,让肤浅的理解在正能量的世界里烟消云散。昂贵的未命名,我期待有一天,能够看到站在道德之巅的你,让世界各地的人都知道你的存在。



从离开


人文学院  方珍梅


暂时拥有,随后失去,从每一段关系的结束和开始中,我渐渐懂得人生。

听说,人生是一场被故事与事故塞满的现场直播,我们都因为其中的某个选择,让回忆有了不同的注解。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由是,人亦然。”这是今年最具特色的高考作文题。同样是谈及高考,当问到如果能重新回到十八岁会做些什么,一个青年作家说:“如果我回到18岁,也一定要在高考语文卷上写小说。”他笔下的故事肆意而平淡,却像一部部经久不衰的电影,寻的始终都是旧时初心。

大约是毕业季如约而至,又唤起了那些渐行渐远的昨日青空。当在不经意间被人问起高中生活时,我总认为平淡而充实是它最好的注脚。

备考六级,翻开高中时的英语笔记,厚厚的笔记本,上面的每一个单词似乎都诠释了一段不可复制的时光。倒数第二页,认真地抄录着高三的十六次重大考试的成绩和排名,素白的纸页上,此时清晰可见的便是最薄弱的数学科目从第一次联考时的23升到了最后一次适应性模拟考试时的106,尽管在高考时又被打回了原形。而因为高考成绩不尽如人意,我一度以为每天在落日黄昏时刻练的那么多高考数学题,以及数学老师将近一年半的单独辅导,都不过是浮光掠影,只不过平白地浪费了大好的时光和精力在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可现在才发现其实当初走的每一步都很值得。

本子的最后一页分别记着“6月26日10点填报志愿”,和一句“对于生命而言,接纳才是最好的温柔。无论是接纳一个人的出现,还是一个人的从此不见。”落款为2016年的11月15日,已是三年前的星期二。清晰地记得在写下这句话的两天前,当时我在文科班最好的朋友在回校路上,由于迎面而来的新手司机误踩油门,戏剧性地出了车祸,被推进了手术室。那会儿她是我见过读书最认真最努力的女孩,可最后也只能选择休学复读。在此之前,我从未设想过那些只会出现在银幕上的桥段,有一天也会在现实生活中重演,于是开始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

“如果有一天时光真的能回到从前,那么这本日记就是我唯一的钥匙。”电视剧中的女主角,翻开日记,回忆最好的高中时光时,这样说道。她最好的年华都铺展到了那时的细枝末节中,对于她来说,那些念念不忘的场景,早已被时光赋予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意义。

时间抚不平记忆的褶皱,命途中总有那么几分钟,其中的某一秒,你愿意拿一辈子的时间去祭奠和换取,总有一次啜泣,你愿意拿满手的承诺去替代,总有几段场景,其中的某一幅画面,你愿意拿全部的力量去铭记。

王臣曾在《浮光》里这样写道:“花落人散两阑珊,不如笑忘。”钟摆未停,尘埃未落,那些未完成的命题,时间会替你解答。





水墨华章

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8周年


人文学院 张檑


风,

尖啸着掠过天际,

夹杂冰凉的雨雪,

向冷夜中蜷缩着的人们,

伸出勾索灵魂的爪牙。


杜鹃的哀鸣,

宛若女神的叹息。

乌鸦的悲泣,

亦似死神的召唤。


荒野的老农,

只着一件薄薄衬衣,

在这铁黑色的天地间摸索。


啊,那快被压垮的脊背,

肩负着一座高高的大山,

山顶拥挤着一匹又一匹凶狠的狼,

犹如嗜血的魍魉,

一刻不歇地啃食着老农的灵与肉。


一时间,

怪兽与恶魔狂欢,

地狱同人间相连。

生且活,

成为最大的劫难。


正当此时,

惊雷打响,

一束微光冲破了乌云的羁绊,

化作一只手掌,

挪走了老农身上的大山,

驱散了那惶恐嚎叫的野兽,

托举起他残损破碎的躯体,

注以爱和希望,

给予尊严和力量。


风,

卷走了乌云和雨雪。

红光,

遍洒这大地,

为生于兹长于兹的人们,

重铸那光明的血肉与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