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
抉 择
人文学院 姚茂
有人说,时间是世界上最无情的存在,它不会为任何人停留。在浩荡的时间长河中,人生极其短暂,须臾百年。在这有限的时光里,往往就那么关键的几步,就决定了一个人生命的意义,任何人在这几步路上无法避免的,就是选择。
出身于世代为农的家庭,我小时候有一个“远大”的理想,长大之后子承父业,经营好祖上传下来的那一亩三分地,过平静的生活。当时的我并没有读书的愿望,周围的人都说读书没什么用,即使能上初中也未必能够上高中,能上高中也考不上大学。这些思想如同烙印般镶嵌在我心中,让我深信“读书无用论”。因而上初中的时候,我便成了班上的反面教材,逃课、上课睡觉、不交作业等陋习在我身上体现地淋漓尽致,就连成绩也是班上倒数。反观在家的我,每逢田里农活,我便绝不含糊,对各种务农技术也烂熟于心,可以算得上半个地道的农民了。
或许是冥冥之中上天注定,接近八年的务农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初三下学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是继续读书还是回家务农的选择时,我犹豫了。想到以后的大半生活都将在农田中度过,想到父母将一直跟着我过吃苦的日子,想到我以后的孩子也可能难以摆脱务农的命运……那一刻,我获得了足以影响我一生的答案。不错,我要继续读书,我要上高中,还要考大学。从来没有哪个时刻令我如此的轻松,但也让我充满希望的力量。
选择了读书之后,在离中考接近三个月的时间里,我凭借不错的英语基础,攻坚克难、补齐短板,终于在最后的中考中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虽然只是考上了县里的二级高中,却也为自己争取到了多一个选择的机会。
现在,村里以前和我一块务农的玩伴,不是到了外地谋生,就是在家打零工,但却没有一个继续过着面朝黄土的生活。我庆幸当初的选择,不仅让我能够有继续读书的机会,还考上了自己喜欢的专业。现在回想起当年“读书就是浪费时间,咱们老农民‘手捏锄头把,天王老子都不怕’”和“读书没什么用,反正都要回来种地”的想法,不禁感慨万千,是当初的选择成就了现在的我,也让我有得以直面人生的勇气,相信我能够以自己的努力作为驳倒“读书无用论”的最佳论据,寻找到真正优秀的自己。
一次次的抉择,一次次的成长,只愿每一次的选择,都不会是对自己努力的辜负,每一个抉择之后,跃动着的,是无悔的记忆。
飘渺永恒
人文学院 方珍梅
U盘突然出现了坏道,之前存的东西已经没有办法被电脑检测到,可如果依靠数据恢复软件,还是有机会找回里面曾经存在过的所有东西,只是找回来的概率有多大似乎是一个未知的命题。于是还是执着的花了将近四个多小时,想去还原此前存在过的那些东西。里面存的没有多重要,只是零零碎碎的,它们似乎也承载了我的很多记忆。但凡一样东西被倾注了某种特殊的含义,它的存在就不单单是某种程度上的物理属性了。
那些一点点在不经意间被存下来的东西就像一步一步走过的来时路,总能在其间拼凑出当时的情绪,无可复制般已经舍不得再重新来一次了。
在计算机专业同学的帮助下,看着U盘里曾经熟悉的列表一点点转换成我看不懂的程序语言,普通文字和十六进制间的转换,就好像一个记忆交换的过程。
突然间思绪飘回了高中时的化学课上。记得在讲到碳元素时,老师曾提到:“谁也不知道我们现在使用的这些存储介质到底能保留多长的时间。古人的字画之所以能存留到今天也不过是因为墨汁中含有炭黑。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比较稳定,不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
碳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碳物质的性质,因此保证了那些古时候的字画历经几百上千年的历史浮沉,依旧能保持最初的模样。可谁也保证不了信息时代存留下来的这些存储介质,又能否经得起时间成百上千年的流转。考古发掘中,有不少珍贵的历史文物总会在遇见光或者是接触到空气的那一霎那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这大概也算时间给人的警示。
我不知道这世界上是否存在一种永远,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曾经一度很喜欢的一本杂志突然停刊了,理由是纸媒的发展前景越来越渺茫,很多坚持已经变得没有意义,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只能选择转型。
曾翻到过外公读书时候的医学笔记,他学医时才十多岁,依稀记得他退休时,我似乎还未上学前班。如果能有什么能说明这将近六十多年的岁月变迁,大概也只剩这些旧物件了。此前我从未设想过,如今满头银丝的外公昔日也曾是一个读书郎,也会和我们一样抄去那些繁复而无聊的笔记。
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对于那些四散漂泊的人来说,也许也可能是陌生感让他选择了远走他乡,去寻找某些永久性的东西,让他们可以牢牢地依附在上面。这是某种根深蒂固的返祖诉求,督促这种彷徨者回到他祖先在历史的懵懂混沌时代离开的故土。就像人们屡屡试图挽留花开全盛之姿却往往得不偿失一样,永恒和虚空,始终都是一个让人醉心的谎言。
品味和修养
人文学院 袁慧
闺蜜前几天发了一篇演讲稿给我,托我帮她修改。
稿子是以“如何做一个有品位的女大学生”为主题的,我窃以为品学不够格,没有那个能力去修改她的稿子,于是只道出了一点我的意见,做抛砖引玉之用,在此与大家共勉:
一个有品位的人首先是能够让人觉得舒服的人。我们喜欢一个人,不会单纯因为她长得漂亮而去喜欢她,而一定是因为和她相处会感觉很舒服。常言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皮囊再美,也有老去的时候,而相处融洽却是一生的智慧与温暖。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妻子在我们中国人的审美中就属于平庸甚至发胖的丑女人。但是她却用自己的智慧与品味牢牢管住了扎克伯格的心,扎克伯格表示:和妻子相处是他最幸福与放松的时刻。一个丑女人套住了一个百亿富翁,我想,这个中缘由值得我们深究。
其次,有品位的人一定会是一个气质修养双佳的人。奥黛丽赫本作为绝大多数人心目中的女神,不仅是因为她不食人间烟火般的美貌,也因为她的气质和修养。赫本晚年积极投身慈善事业,成为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的代表人。曾经看到年老赫本的照片时,我一度十分惊讶——她早已失去了年轻时的美貌,但却多了一份时间赋予她的坦然与释怀。郭丽艳、展洪伟写过一本《优雅的女人最有气质》的书。其中有一个观点我极为认可:女人可以不美丽,但绝不能没有魅力。美丽的容颜会随着时光的流转逐渐消逝,而诱人的魅力却可以像酿酒陈香一般,时间越长越让人感到迷醉。如果说美丽是一种天资,那魅力就是一种态度,只要你想要,就可以得到。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有品位的人也应当是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思想的人。民国时期中国涌现出了许多著名女性:林徽因,张爱玲,杨绛,冰心等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学贯中西,思想人格独立,从不依附于男人。林徽因在面对徐志摩的追求时,理性的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男人,而不是最浪漫的男人。即便是因为爱一度卑微到尘埃里的张爱玲,最后也忍痛割断了与胡兰成的婚姻……她们不是不心动,只是明白如何做对自己、对对方是最好的。她们不会像一般的女性因为爱情而头脑发热,一头扎进去,最后却伤痕累累,心如死灰的走出来。
她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林徽因是中国建筑的奠基者之一,张爱玲以一己之力开创了张学,一生坚持特立独行。她们都是与众不同,且敢于遵从自己内心的女人。
依我之愚见,一个有品位的女大学生也不外乎这三点,相处融洽是花之叶,气质修养是花之茎,而人格独立却是花之根,根都长不好,又何以谈其它呢?
我的灵魂伴侣
人文学院历史系 彭圆梦
身为一个薄凉之人,我并不太热衷于与任何人包括亲人、朋友分享内心感情,哪怕分毫。直到一个女孩把我深夜所倾诉的故事饰以自己的理解、感受记录下来,锁进备忘录。那一刻,一阵从未有过的感动冲击了我囤筑已久的层层心房,无解而迅疾。我不喜无时无刻与相似的人相处,但她是第一个,走进我内心的女孩,也是第一个,被我心灵深处接受的朋友,我们竟是如此奇异地契合。也许她会成为我贫瘠灵魂中的伙伴。
这个女孩很有趣。我最先被她有趣的灵魂所吸引,她善于给人带来快乐。很自然、绝无虚假的快乐。后来我才知道,我们都有过一个自卑的阶段。那个时候我哗众取宠地扮演着小丑,伪装着快乐,认为幽默只是套取朋友的工具,倘不如此,我只会孤独地苟活,连学生时代的友谊都不能体验。那是一个艰难的时段,而她也尚未出现在我的生命中,但距离我们相识的时间结点十分接近。自从遇见她,我才慢慢消融掉四处“巴结”朋友的疙瘩,也不知道何时开始,脸上会出现带有温度的微笑。
偶尔梳理一遍我们的故事,才发现我和她认识仅仅三年、并不长久。但是我却感觉自己在阳光下呆了许久,在这些时间里,我将内心不多的光明和美好捏成天使,化成她的模样,停留在我的生命中。真的是天使啊,我的女孩。
我有过很多很多的朋友,但随着利益与杂念的滋长,大部分被友情的纱网所滤。长大后,为了掩饰真实自我、融入集体,我为难又卑微地主动迎合许多的面具朋友。而她却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在不知不觉交往间,跃至我心灵最重要的位置,没有刻意、没有思考,就好像是吸铁石出于天性的自然吸引,像膝跳反射那样神奇的人体奥秘。
十九年的生命中,我发现小学以后的交友多了许多透明胶状的杂质,家庭背景、脾气秉性、学业竞争都影响着你的人际交往,任凭我如何圆滑处事,怎么小心翼翼,都只能换来一句,你是一个性格不错的女孩子。之余,就是关于各种缺陷的指责。我很难过,那些讨厌的存在,我很庆幸,我们不存在那些猜疑与虚假。
我变得善感而矫情,一切只因有她的安慰。不久前,仅仅因为一个过去朋友的朋友圈内容,我拉着她倾诉那些自卑到尘土里的时光,而今天收到她的特别礼物,我又感动到落泪,连为她写生日祝词,都垂泣不已,恍若转瞬,原来发生了这么多关于我们的故事。
即使所有都会远去,包括记忆。但是我还是想以特别的方式记住她的陪伴,我没有写日记的习惯,也没有什么坚持下来的信念,但是抱着她送我的特别的礼物——一本生日纪念册,走到安静的自习室,总想做点什么使今天成为一个特别的日子,比锁在手机备忘录里的话语更深刻的存在。
愿景是明
人文学院 李仙丽
在这诺大的世界中,难得寻得一方安生之地,即便是困苦,彷徨,迷茫,它也是你承认的港湾。就如家,就如校。当家人越来越像朋友,朋友越来越像家人,我们知道,上天还是眷恋世人。而我正是那被眷恋的世人。花是绽开的,树是吐芽的,天是湛蓝的,而我们的愿景是明晃晃的。
父亲之于自己来说是孤飞的大雁,之于家来说,是折翼的天使,之于我来说,是炙热的岩浆,无言的顽强。
在那个上半年,父亲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了工作。他每天晚上在那个旧得发黄的小本子上,用笔歪歪扭扭笨拙地记下工期,那拼凑的线条竟也是那么认真和可爱。往前翻的时候,可以看到1月,王老板,21天……2月、3月、4月……每个月都有一个尺度,粗略而又深刻地衡量着父亲的辛苦。
每天傍晚,随着太阳坠下山头,父亲骑着摩托风尘仆仆的回到家,有时又渴又饿,一直喝水,我把做好的饭菜为他盛来,倒上一杯热水,就开始了晚餐。或有时他吃过回来,累了就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却总是不知不觉的睡着,脸庞和身体都爬满倦意,手里还握着遥控器。我会把被子抱出来轻轻的为他盖上,坐在他身边享受相处的时光。曾一度伤心郁闷的他,总是借烟浇愁,看着烟盒堆满桌子我却无能为力,我也把烟盒剪裁粘贴成一个有无数小格子的心,它躺在桌子的中间,插满打火机和笔。很遗憾的是我们总是默默的坐着,很难有一个畅谈的话题。风雨的冲刷和命运的折磨,让这个曾经风华正茂的男人憔悴不堪。
总是看着父亲无言的脸庞和身体,像岩浆缓慢的流动,甚至不动声色。我也就是那岩浆覆盖的石头,不再受世间的风雨侵袭。
在这个全速前进的年代,工作要加速,独立要加速,生存要加速。我承载着父亲的嘱托,父亲肩负着家庭的重担,都在为了更加适应社会生活而努力。父亲说,希望将来他老了干不动活的时候,可以开着老年车自己出去转悠,再不用为我为生活去奔波。其实,我也有个愿望,刚好和你一样,生活平淡美好而幸福。
每个人都应心怀感激,心存善意,用自己百般的力量去奋斗,为了自己的安生之地,为了家人的殷殷期盼,为了彼此不愿妥协于世的愿望。
我们始终相信,世界是美好的,无论困苦,彷徨和迷茫,你我都心甘情愿用一个人的坚守,去支起美好的愿景,和明晃晃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