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浅流年
冬日南湖
人文学院 李文荣
宿舍到南湖的距离并不远,才刚刚起跑便已到了湖边。
曲靖的初冬还不算太冷,但早晨的低温也绝不会吝啬向人们分享她刚刚占稳的领地。南湖是还在睡梦中的仙子,静谧、凄清又和谐。仙子呼出的仙气在湖面上氤氲不散,像是一层薄纱,罩在她那让人舍不得挪开视线的脸庞上。
湖水估计是不冷的,我虽然没敢伸手摸上一摸,但是远处的大鹅们划起的涟漪已经缓缓荡漾开了。
学校里早晨人最多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前面的空地,一人捧书放声朗读,或三两成群席台阶而高谈,显得有些拥挤和热闹。我向往较为安静的环境,这儿有些与我格格不入。于是我直勾勾地来到了南湖边,东湖的环境也不错的,不过东湖人烟稀少,我有点经受不住那种冷意。
南湖边晨读的人零零散散的分布在湖边草地上,几乎都是一个人一块儿地分散着,每个人都有一片相对安静的环境。安静些的环境好,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慢慢品味诗词歌赋的精妙语言;也可以稍稍借着常绿树木的遮掩,手舞足蹈,尽情尽兴地表现自我;还可以隔着似有若无的晨雾看尽水波微漾。
曲靖的冬真的不冷,晴天午后,阳光仍然非常炽烈,晒上一会儿,便叫人浑身汗津津的。南湖边的阳光却是一点也不烈,热还是丝毫不减的,可是这南湖“烈日”只叫人觉着温暖舒适。湖边总是微风习习,清凉之意恰好。如果没有“烈日”,恐怕这湖边会阴冷得让人不想涉足;如果没有微风,恐怕这湖边也会热得撵人。
南湖挺大的,虹桥两边光景差异不大,但是意味却是天差地别。大概东边这方,湖水清清,树木也分布得散些,让人更有参与感;大概西边那方,有些高大过了的树木遮天蔽日,于是阴冷之意总会逼人快步、逃似的走开。
太阳缓缓偏西,湖边的风也渐渐大了起来,凉意催促着衣着单薄的人们纷纷离巢而去。南湖边空了不少,偶尔出现的人影也是行色匆匆,顺着石板小径,转瞬之间,消失无踪。
我也将走不走,湖面微风一波推着一波,推到了我身边,推到了柳树边。在淅淅索索中,金黄的柳叶纷纷扬扬落在我面前的一大片湖面,落在我头上肩上背包上。风从身前来,叶落漫天舞。不舍行人去,只把柳叶送。
此心安处
两处沉吟各自知
外国语学院 吴虹
元夕放灯之夜,火树银花,本该是恋人相约之时,可是姜夔无法寻觅到属于他的灯火。春色还未先绿,如今他却已两鬓生华,深感悲沮。距离上次与她相见原来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因与她的初见,合肥在姜夔心里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再登临湖上,曾经相识的证明早已被岁月拭去了痕迹,再也无处可寻。
姜夔的花开在了赤澜桥下的柔波里,疏朗地散在微风簇起的浪里。绍熙元年,城南赤栏桥下,他爱上了那位弹奏琵琶的歌女。周围行人熙熙攘攘,他却满眼满怀都只有她了。迢迢流水似从耳边轻轻泻过,世间不是唯有春色可赏,他看见她轻弹琵琶,妙弹幽响落指外,清丽的眉眼之间皆是动容之色。他的眼里,琵琶女远胜这万叶红花。乐音流畅,姜夔的心也变得柔软安静。伴随着浅浅笑意眼里似有光华流转,他抬手轻捻垂下的柳枝,清风吹乱纶巾。
始于桥下的初见让姜夔尝尽了爱情的美好,然而却不知他即将陷进无望的等待里。绍熙二年辛亥正月,姜夔终归是迫不得已离开了合肥。离别那天她细心为自己戴上钗环,在青丝之间隐隐透出亮色,挽结云鬓,别有风情。梅花携着初晨的露水零落,几片吹入她的广袖之中,颤巍巍地洒落,像是铺了一层积雪。惜相逢,伤别离,方寸乱,此时的心比秋天的莲子还要苦百倍。他看着她的眼睛,隐约飘过一丝清亮的光,坦然劝慰道不过是一时的别离,各自珍重勿要挂心。袖口仍有残香,离别之痛,何能承当。她看着他,背影显得格外孤寂,谁知这几步之遥,注定了再也无法相见。
别后书辞,为卿折花不论时。可是不曾想过,等到他回去的时候,那花早已落了。如果可以,再相见之时,他一定会热烈深挚地看着她,并且告诉她:“我来了。”那时的分别并非他所愿,可是逝水难回,他真的再也寻不到她了。
外头并没有下雨,却是寂静的像是被催眠了似的。他似乎见到她半掩琵琶缓步向他走来,可是怎么也看不清她的脸,许是过去太多年了。这么多年,他仍是记得红莲夜与她同游。有风吹来,一声鸟啼惊醒梦中人,原来眼前所念所见,不过是虚幻。那鸟儿不懂得他的执念,将他的奢望顷刻灭尽。
他这一生襟怀磊落,诸多知己相伴,宛若白鹤遨游于云雾之间。尽管自小风雨飘摇,后来又布衣终身,但他是有清朗的顿悟的,最遗憾的却是置于心间的那人再也没能相见。短暂的爱情成了一生的求而不得。“悲兮莫兮生别离”,他所遗失的故人此刻或许坐在窗棂边,微敛双眸,弹奏着琵琶,等待着满载而归的他。正是归时却未归,梅花凋谢,逐渐被掩埋,她的心如小小的梅,被一阵伴随着古老而绝望的风吹向了远方。一场深爱的往事,最终还是不得已归于沉寂。
“当时草草西窗,都成别后思量”。最后他也成了孤清寂寥之人,闲逸于江湖之间。他始终将这份爱意贮存在心里,从未更改。姜夔一生存留的词作中,四分之一都是关于这位曾经的故人,他把她写在诗词里,待回到现实,全是痴妄。
在永恒的时间里追求相对自由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周莉萍
人们总会在不经意间放开手中束缚着的风筝的线,那时的风筝就如同脱弦之弓,猛地挣脱了困住它的枷锁,随后便飘向了看不见的远方,或许是与空中挥动着翅膀的飞鸟,共同驶向象征着自由的云端。
生时,人们总是竭力去追求各种层面的自由,而至于死亡,一直以来都是一种被动、身不由己的状态。所以印象里,很少会有人去思考死亡是否能被决定。我们不习惯谈及死亡,总觉得这是个沉重的话题,但不可否认,每个人终究会在特定的时间点去面对它。来源于希腊语的“安乐死”,意为“‘幸福地’死亡”,其反义词,不是“痛苦生”,而是“痛苦死”。的确,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对身患绝症、治愈无望的人来说,更是如此。但人们可以选择死的时间与方式,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一程也可以选择有尊严地离开。死与生的姿态同样重要。
之前曾看到台湾名嘴傅达仁安乐死的视频,感慨良多。他年轻时拥有辉煌灿烂的人生,却不幸患上癌症,被折磨成一个瘦骨嶙峋的老人,他最终选择了安乐死。在家人的陪伴下,他在镜头前笑饮毒药,在最爱之人的怀中安然离世。录像中,傅达仁满脸都是被病魔摧残的痕迹,但他淡然平和,甚至带有一些喜悦,对着镜头微笑,用中英双语与大家爽朗告别,成为亚洲第一个安乐死的人。面对绝症,愿每个人都有决定自己死亡的权利。
科学技术的进步似乎赋予了生存几率渺茫的一群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人工地活着。不能呼吸,有呼吸机;不能咀嚼消化,有胃管和肠管。各式各样的管子插进血肉中,流进去的是昂贵的营养液,流出的却是人的自由意志。这样的生活状态真的是他们想要的吗?生命之所以独特,在于它可以自由地思考,能够表达自己所想。倘若一个人失去了那份独特性,他或她的世界是否还会充满光彩?美国的特丽夏沃案曾引起轩然大波,特丽夏沃是一个脑死亡的病人,在丈夫和其他家人的拉锯战下,她的管子被插上又拔掉,拔掉又插上,前前后后总计三次。后来这个案件从佛州法院上诉到国会,引起了轩然大波,连当时的总统小布什也都关注此案。夏沃没有能力去表达自己的意愿,她的生死需要被无数的陌生人所投票决定,对她而言,这该是何等的痛苦。但所幸,这个案子意外推动了安乐死的进程,人们理应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死亡的方式。
假若人生不过是长街的一个短梦,我也愿意把这个短梦做得生机盎然。如果死亡逼近,不如自由地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生,去珍惜眼前之事。不要告诉我还有什么没做,而是告诉我,我做了什么?我还能做什么?
我们之所以努力奋斗,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生命之河在它的左岸孕育自由,在右岸就会培植约束。愿你我都能在世俗的沉浮下,在永恒的时间里,追寻相对的自由。
别了,马拉多纳
体育学院 吕华杰
2020年11月25日上午,阿根廷传奇球星马拉多纳在家中病逝,终年60岁。当10号球衣覆盖在厚重的棺椁上时,世纪球王马拉多纳,就此陨落。
回首马拉多纳的足球生涯,“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9岁展露过人才华,11岁加入阿根廷足球青少年队。年仅14岁的他曾面对镜头说:“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踢世界杯,第二个是成为世界冠军。”两年后,16岁的马拉多纳成为阿根廷甲级联赛历史上最年轻的球员。1986年世界杯,他为阿根廷队射入足球史上最佳入球,并带领队伍勇夺金杯。2001年被国际足联评为“世纪球王”。他是阿根廷甲级联赛最年轻的金靴奖球员,最年轻的金球奖球员,最年轻的阿根廷足球先生,以及最年轻的连续三届南美足球先生。太多的辉煌,赘述不尽。拥有足球的马拉多纳,是幸运的;拥有马拉多纳的足球界,也是幸运的。
足球是让阿根廷忘掉一切痛苦和磨难的最好精神家园,而马拉多纳则是上帝赐给足球界的最好的礼物。1982年马岛之战,阿根廷在家门口输给不远万里的英格兰海军。在签字仪式上,不可一世的英格兰在全世界面前,狠狠羞辱了这只潘帕斯草原上的雄鹰。但是谁也没想到,阿根廷曾经被践踏过的尊严,会被一个只有1米65的小个子在球场上生生捡回来。1986年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上,阿根廷队遭遇英格兰队,比赛上半场0:0战平,比赛下半场开场6分钟,马拉多纳便攻开了宿敌的大门。4分钟后,68米的距离,5个强壮的英格兰人,阿斯泰克球场坑坑洼洼的草皮都无法阻挡他的奔跑。球进了,20世纪最精彩的一粒进球。
那一刻,无数阿根廷人热泪盈眶。四年的压抑喷薄而出,仿佛他们击败的不只是一支球队,而是一个国家。四年前的耻辱,在这一刻被雪洗。迭戈•马拉多纳的名字响彻阿根廷。毫无疑问,马拉多纳是阿根廷的英雄。在经济凋零,战争惨败的阴影下,马拉多纳用一次次酣畅淋漓的进球和胜利,让这个足球国度从阴影中得到解放。马拉多纳成为了民族的英雄,也成为了拉美抗击欧美强权的精神偶像。即使是一代天骄梅西也曾坦言:“在阿根廷,如果只有一个偶像,那么就是马拉多纳。”
一名球员最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有能力改变整支球队。在马拉多纳效力的7年里,那不勒斯队从一支默默无闻的球队成长为能够自信地与北方豪门球队分庭抗礼的英雄之师。如此巨大的变化,让那不勒斯人对马拉多纳的爱,深入骨髓。1990年世界杯半决赛,当东道主意大利队遇到了马拉多纳率领的阿根廷队时,那不勒斯人坚决地站在了他们的英雄身边。1997年,迭戈·马拉多纳正式宣布退役。那不勒斯的10号球衣将那段亚平民最传奇的足球历史永远珍藏。
《天下足球》曾这样评价过他:“广袤的潘帕斯草原孕育了足球世界中太多伟大的名字,但这其中只有一个人的名字可以成为一门宗教,只有一个人的名字永远与上帝相连,只有一个人的名字被其他伟大的名字视作伟大!这个唯一的名字就是——迭戈•马拉多纳”。在他的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底层社会的人们是如何用自己的天赋和努力,挣扎、反抗、崛起。
别了,马拉多纳!
水墨华章
等待
人文学院 田敏敏
呆坐在屋前的老树下
太阳在她的脸上描出红晕
散落的余光 汇成一道云轨
拖起她轻飘飘的念想
飘散的
不远万里 也闪着光亮
山的那边啊
除了路 还是路
一直蜿蜒着
比远方还远
沉寂许久的通讯
喉咙喑哑
还来来往往的
没有他
她枯干身子 熬成老树
枝头仍旧不偏不倚 探头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