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浅流年
清风勿扰清晨
人文学院 侯文娣
秋风拂面,略感微凉。清风摇动树枝,带走树叶;清风催散云彩,晕染朝霞;清风撩动心弦,翻动书页。清风好似顽童,扰乱这宁静和谐的清晨。
清晨,有风,凉飕飕的。秋天的早晨,多加的外套也总抵不住丝丝缕缕的凉风悄悄地从每一个细小的缝隙渗入,再与肌肤来次亲密接触。打一个冷战,抖落早晨的倦意。走在从宿舍到教学楼的小路上,街边的绿植上凝起了晶莹剔透的水珠。一阵清风扫过,露珠滴落,融入芳香的泥土中,我劝清风勿扰清晨。
红日初升,层云尽染。看漫天云卷云舒,红霞为饱满的云朵镀上金边。清风撩动,树枝在风中微颤。这一幅可爱的图景,令人不禁流连其间。我拿出手机想要捕捉这令人动容的画面,却发现镜头只能留住画面之景,却抓不住意境之美。于是便贪婪地用眼睛享受着这一切,将这片美景存于脑海之中。清风徐来,带走几片枯黄的秋叶。又是一阵清风,我劝清风勿扰清晨。
清晨,有朗朗书声,悦耳动听。看远处太阳从起伏跃动的山头蹿出,阳光洒落在平整干净的地面上,洒落在书本上,洒落在清晨早起学习的曲师学子身上。图书馆、教学楼、宁静的湖水旁,每一处都有学子的身影。读书声划破宁静的长空,独特的学习氛围让空气中都弥漫着书香气。于是我也放轻了脚步,生怕这细微的声音打扰了认真读书的学子们。清风扫过,卷起地面的树叶,轻轻地翻过书页。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还是一阵清风,我劝清风勿扰清晨。
清晨是红日初升,是露珠微凝,是清风拂面,亦是一天之始。崭新的一天从清晨开始,吹过秋风,拥过朝霞,听过晨读之声。清晨之景,清风亦是无意扰之。
青春之歌
经济与管理学院常玉琴
青春荒芜,恰似人间少年不知秋。
二十少年纵写青春飞扬之歌,不毁不弃,不知愁。
青春画卷由少年描绘,不服输、不气馁。
青春,少年正当时,而我们是否虚度着青春?余秋雨先生在《山河之书》一书中曾说到:“我们应沿着历史的轨迹多去看看,多去找寻流淌的家国历史长河。”看那贵州苗寨,蚩尤后裔在胜利者所写的战歌中流亡,在苗寨望少女的坦荡与肆意中看时光消散的怅惘,在岜莎村寨里感受少年少女野性的呼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与人之间的交缠,树生人灭,树灭人生。世间繁华不过尔尔,因有心中那净土,不死不灭,时间长河方能永生。少年随时间长河的流淌而成长,多去看看,才知自己在这世间不过沧海一粟,却也需鲜血的基筑;多去看看,才知平凡人的天才梦!
少年,青春正当时,不去张狂,何时才能搏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不去飞扬,何时才能看这鹰击长空的傲然。我是少年,骄傲正当年。芳华不在,何谈迎风启航。少年,正当时,一有梦,梦即不远处的微光。有梦那就有冲向天空的飞机,飞往祖国大好河山,领略中国走向世界;有梦那就有深海的蛟龙潜游海底世界,探秘深渊盐池湖藻;有梦那就有天堑攀岩之青年,用血肉之躯,探秘生命的极限。少年青春正当时,少年有梦,中华之奋起才有梦。
少年英雄,应有“封狼居胥”之壮志,“咬定青山”之坚韧。青春之歌,唱响少年心怀。勤学明辨笃实,助少年之书生意气,尽越世界巅峰。我们少年人,不应迷茫,惆怅于儿女情长。花儿与少年,少年鲜血的浇筑,才方使花儿绽放,生命流淌。
青春,少年眼中的赞歌,久久传响。青春,家国天下,无国哪有家,无国哪有火种萌芽;无少年之盎然抱负,哪有国力强盛!风犬少年,尽有海阔天空。
秋雨
人文学院 文敏
一叶落知天下秋。走在银杏大道上,两旁的大树下已是黄叶满地。看着泛黄的叶子随风飘落,我明白秋天已经来了。树木间张扬的黄侵占了清新的绿,夏天精心养育的一草一木,在秋天的萧瑟凄凉中枯黄凋零。拾起一片叶子,捏住叶柄举起来,对着天空细细地看,上面的脉络清晰可见。偶尔能发现三两个小白点,那是小虫啃噬留下的痕迹。
继续往前走,到了枫林旁。树木依旧茂盛,枫叶也尚未变红,只是在那树木的最顶上,能够看到成片的黄。我不禁感叹,时间真的走得太快,去年的红叶仿佛还未褪去,今年的枫叶已经想要换上红衣了。
我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不知何时竟下起了小雨。这雨轻轻的,柔柔的,带着泥土的清新,静静地落在脸上,带着一股子凉。出门时不记得带伞,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秋雨,我只好用手掩着头,好似雨珠落不到脸上,这雨就不曾下过一样。原以为不过是毛毛细雨想要溜到人间玩一玩,却不料这雨竟是个捣蛋鬼,专爱捉弄人的。它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一会儿直直地冲下来,一会儿趁着风势斜斜地打在身上,搞得人狼狈不堪。
回到宿舍,姑娘们都在抱怨这连着下了几日的雨。怪它不解人意,洗了几天的衣裳仍然带着湿意;怪它过分清冷,让室里室外透着寒。忽然听见有人讲,这雨啊,怕是夏天的时候没落够,到了秋天才如此迫不及待。我没有插话,只是拿出我的素描本,握着铅笔细细勾勒着。雨中步履匆匆的人们打着不同颜色的伞,有纯色素净的,也有印着各种图案的。这些伞交相辉映,在滴滴答答的秋雨中跳起了芭蕾舞。
“秋雨,秋雨,无昼无夜,滴滴霏霏”,秋天的雨往往是不知昼夜的。夜渐渐深了,雨却还在下,外面的路灯在摇曳的绵绵细雨中显得有些昏暗。我躺在床上,淅淅沥沥的雨声隔着玻璃窗传到耳里,莫名心就静下来了。脑子里天马行空地想着,难忘的过去,忙碌的现在,未知的将来……
不出意外,今晚的夜空又没有星星。天气实在是有些冷,冷得一颗颗小星星纷纷躲在云层里不肯出来。但幸运的时候也能看见一两颗落队的明星,忽闪忽闪的,在黑暗的天空中熠熠生辉。绵密的秋雨,让这本寂静、清冷的秋生动了起来。
故园书声
誓以吾命固国土
——观《八佰》有感
人文学院 孔永灿
一群勇士,以寡敌众,四天四夜,不死不休。沾满污垢的脸,看不清模样,可那一双双眼却透出坚毅的光芒,在昏暗的仓库里如此耀目。身体已极度疲惫,手中还握着那杆枪,脸上、手上、身上,每一寸都带着伤,仍宁死不屈,誓以命固国土。
那一夜,他们退守四行仓库,一条苏州河隔着生死两岸,南岸是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北岸是白骨累累、残垣断壁;一边是生的天堂,一边是死的坟墓。这强烈的对比,让我感到震撼的同时,也愈觉悲痛。但他们没有退缩,抱着必死的决心,不停地构建防御工事,誓把这当作最后的底线。一次次的击退敌人,倭寇。宁死,不退守;宁死,不投降。
1937年10月27日,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短暂的停战,必将迎来更为惨烈的战斗。日军扬言“三小时内攻下四行仓库”,可想而知这将是一场多么惨烈的战斗。仓库内只有四百来人,怎样与训练有素、装备齐全、人数众多的敌军抗争呢?可他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因为他们坚信只要守住四行仓库,上海就没有沦陷;只要守在这里,就能让身后四万万中国人看到,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还在,中国还有希望。
一腔热血为国战,誓扫倭奴出山河。我含泪看着,他们一个个在身上绑定手榴弹,从五楼纵身跃下,拉响导火索,与敌人同归于尽。那一刻,他们或高呼自己的名字,或喊出那一声“娘,孩儿不孝了”,恍然大悟他们也是父母的孩子,只是远离了爹娘,用生命来守卫国土。“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就是这般吧,我想着。
记得那句“等我死了,你替我”,铭记那言“一个人一个命,家里的排位早就立好了”,不忘那声“兄弟们,来生再见”。当临阵脱逃的人浴血奋战,当本畏畏缩缩的人冒死救友,当隔岸观火的人尽倾所有,所有的人都在为这场战役努力,我不禁泪目。
这场战役最终以“八百壮士”撤退租界结尾,有人说他们败了,败了吗?不,我不这样认为,他们四天四夜的坚守足以证明他们是英雄,他们唤醒了中国人沉寂已久的尊严与血性。
云过天空,那栋残破且满是弹痕的四行仓库依旧矗立在苏州河畔,也许家书会泛黄,照片会褪色,但八佰英魂不会,他们将永远屹立于华夏大地,英烈的精神将永存国人之心。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感恩先烈,珍惜现在。
水墨华章
秋雨
经济与管理学院 申柠茹
早晨绿叶上凝着的透亮
暗示着你曾在夜半时来过
你啊
总是悄无声息地来又不依不舍地走
给这秋凭添惆怅
白日里鬓发总是微潮的
总觉得你浮在半空,不屑于俗世
可脚下的石板,却打破了少女的猜想
你啊
早已洒落人间
只是恋上少女的发香,忍不住驻足罢了
天色将晚
少女站在镜前
丹唇明媚了阴郁的晚天
微蹙的眉眼看着窗外
那些触手可及的细雨
原是深秋不解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