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苑文学社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校报专栏 >> 爨苑文学社

“爨苑网络文学社”第二十四期
发布时间:2019-11-15    浏览次数:     来源:

清浅流年




晼晚校园行

人文学院 孔永灿

“白日晼晚其将入兮”,深感无事,便决定去走一走,走走学校那些还没来得及走过的路,看看那些还没看过的风景。这个想法许久前就有,但总被一些琐碎的事绊住,而今终有机会。

晚来风急,风吹乱了我的头发,顺路而行,风扑在身上有些许冷意。脑海中竟霎时蹦出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来:“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只是苏轼是月夜而行,我是晼晚而行罢了。苏轼有怀民兄相与步于中庭,我独自一人,但我又多了一份静谧,时空相错,我与东坡先生皆欣然起行。

慢慢走着,耳畔传来篮球落地的“嘭、嘭、嘭”的声音,寻声而去,篮球场上同学甚多,各占一块场地,传球的、抢球的、投球的,看得我眼花缭乱。只见同学轻盈一跳,手腕轻轻一挑,进球了,顿时有欢呼声响起,我会心一笑,转身远去。

向着更远处走去,周围渐渐安静了,零星有几个人掠过。向夕长风起,一阵狂风吹来,草木随风倒向一边,落叶随风飞舞,而后缓缓落下,铺满一径。有些落在我的脚旁,我附身拾起一片,秋风落叶微微卷起,我捏着叶柄,慢慢旋转着,它颜色金黄,脉络清晰。

我边走边欣赏着四周的风景,一些曾摸不着头脑的环境渐有些许认识。偶然间,我发现了一棵带有病态的银杏树,它的叶片已挛缩,与四周的树格格不入。目光移动,树下的绿草生机勃勃,叶脉上还残留着透明的不带一丝杂质的水珠。两者对比,令我陷入沉思……

我走到南湖,顺着湖畔小路缓缓而行,湖面波光粼粼,碧绿一片。走过虹桥时,发现桥下有一方睡莲,虽已有残败的迹象,但仍有一些在秋风中舞出风姿。看到已渐黄的竹,一团一团的簇在一起,青黄相接,在秋风中身姿挺拔,坚韧依旧,不知郑板桥笔下之竹是否有这般傲骨?

那一轮金橙色的夕阳早已西斜,以优美的波长投射在南湖上,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落日余晖,格外美丽。只觉整个世界都退去了喧嚣,温柔的夕阳抚摸着每一个角落,拂试这世界蒙尘的外表,得一清明天地。我在路上看到了两只白鹅,它们缓缓的在湖畔啄食绿草,一举一动,满是温情。

坐在树荫间的长凳上,夕阳一束束从树梢穿过,有学子的朗朗读书声入耳,有秋风抚过,良辰美景,只待“良游晼晚兮月呈光”。








此心安处

                   

你为了什么活着?

美术学院 李懿霏

我为了什么而活着?我反复思索这个问题,为了什么人吗?不,我没有深沉的爱过谁,也没有谁值得我为了他而活着过。也许你会问我,你不爱你的家人吗?我爱,很爱很爱,可是他们不需要我为了他们活着,我的爸爸从小就告诉过我,你要为了你自己努力活着。可是爸爸也不曾说明白我为什么要为了自己而活着。

深夜里,原本喧闹的小巷只剩下零星的灯火。流浪的猫狗悄悄的从这个角落溜到另外一个角落,怯生生的眼神流露出生怕被人发现的意味,大概是被驱逐吧。阿猫的步子很轻很轻,可它的尾巴莽撞的很,常常把卖豆浆的奶奶的锅盖顺到地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奶奶家的小孙孙定吓的打了一个机灵。还好阿猫没有发现墙角偷吃的老鼠,不然呀,那小孙孙就得哭翻了天,奶奶定要起来驱赶阿猫,阿猫又得遭一次罪了。不知从哪个巷子里又溜出几条流浪狗,呼哧呼哧跑来,伸着舌头摇头摆尾,和这个巷子的流浪狗汇合后一起摇着尾巴跑向了远方,好似想约好了一起私奔一样,不知天亮后还能不能见到它们。我不是很期待能再见到它们,因为见不到它们,那就是它们就真的“私奔”了,多有趣,这样一来我又可以想象它们的以后的故事了。

到了深夜小镇上的灯光极少,天上的皓月星辰更显得明亮。晚风吹过,丝丝的凉意外袭上心头,树影婆娑,月光透过树叶间隙撒向地面,地上光斑好似天上群星,多美妙。这一刻我好像知道我为了什么活着了,我为了这世间一切有趣和美好。

困意来袭,躺回床上,眨巴着眼睛,我又万分的期待明天的到来,我期待明天能否再看到那些狗,我期待明天我又能看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我期待明天的日出会不会和今天的一样……我原来我还为了明天的到来而活着。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活着的理由,这些理由大致相同,却又都不一样。我曾就这个问题问过我身边的一些人。无忧的孩子说,为了明天更新的动画片;阳光的少年说,为了未来的美好;满目慈爱的母亲说,为了能看到我的孩子快乐长大;老顽童的爷爷说,为了能看着我的儿孙们幸福美满。尽管他们的回答,都有着对着世间的点滴美好的期待。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意外谁先到来,我们只能过好今天,同时期待明天。当然回忆是生活的调味剂,因此昨天也不可或缺,但是不要一直活在回忆里。

其实吧,我们大可以贪心的享受着今天的美好,期待着明天的美好,回忆着昨天的美好,努力的活着。这同样就是我为了什么而活着的原因。




他,我爸

人文学院  张益铷

“爸,你干嘛呢?”

“忙,你早点睡。”

我们总是以这样的方式默默问候对方。

2018年7月,大学录取通知书打破了我们之间的沉默。我和他的关系有所变化,微信里的聊天对话框也多了一个,但总能看到一个字——忙。

2018年9月,开学,是他送我来的,看看学校后只说了一句“挺好,好好念书”。之后的我们依然用微信联系,不过看着他好像多收藏了一些表情包。

2019年,他似乎觉着我又大了一年。

“视频不?”

“哦,好。”

“有钱没了?”

“还够。”

后来,我常能看到他朋友圈里有我的照片,我的比赛成绩。他在一条朋友圈动态里说我是他养了二十年的神兽,我给他回复是一连串的“哈哈哈”。

现在,他会多回复几个字了。

“没拿到奖学金。”

“没事,在我心里你最棒了……”

每次翻一翻和他的聊天记录,看到这些话,我总是心里暖暖的,眼睛湿湿的。

那天晚上 23点46分 我问他 :“你在干嘛?”

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回复我 “忙,你早点睡”,而是给我发了一个视频,一只黄色的沙皮狗在家里的沙发上乱窜,我问他什么时候买的,他说:“问别人要了一只”,最后又加了一句 “我终于不孤独了”,听完这话,我沉默了,眼泪悄无声息的滑落。

我在他面前实在不会表达什么,想说一些“我一直在”, “我陪着你”之类的话,但又迟迟说不出口,可是,我知道,我会一直陪着他的。

从前的我总觉得和他之间是“利益”关系,每次和他说话开头总是钱够吗?但是现在,他会问,我也会答了,他会嘘寒问暖,我也会调皮逗乐。进而我们之间那一层关系——“父女”关系终于显露出来。现在的我慢慢明白,他一直都在爱着我,保护着我,只是曾经的他表现得不明显,而迟钝的我竟也不理解。他是我的大树,而我也会是他的百灵鸟,守护着他。

以前的我,和他关系普普通通,见面笑一笑,现在的我,见了面还是笑一笑,然后叫一声,“爸”,朝他飞奔而去。








故园书声




英雄的巅峰——戴斯蒙德·道斯

人文学院 袁慧

影史上不乏优秀的二战题材电影,无论是荣获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的《辛德勒的名单》,还是在战争片中硬核得不得了的《拯救大兵瑞恩》,亦或者是最伟大的父爱谎言电影《美丽人生》,他们无一不对影史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而作为继《拯救大兵瑞恩》后最好的战争电影,《血战钢锯岭》的动人之处不在于后半段真实残酷,鲜血淋漓的战争场面,而是开头一句简单的陈述“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二战英雄手无寸铁,凭借着一股子信念救下了75名伤兵,挽回了75条生命的故事。

美国最喜宣扬个人英雄主义,并以此作为主旋律。如广为人知,席卷全球,票房超200亿美元的漫威系列。而《血战钢锯岭》这部个人英雄主义爆棚,绝对主旋律,几乎可以列为科幻片的电影,不仅迎合了观众的口味,保证了政治站位,还具很高的反思精神,反战价值。

影片分为上下两个半场。前半场是文戏。讲述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父亲参加过一战,陪同其参战的好友均战死沙场,留他一人苟活。因而道斯的父亲战后变得酗酒,打人。而道斯的母亲却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女人,她是虔诚的基督徒,体谅着自己的丈夫,深爱着自己的孩子。

道斯在母亲的影响下也成为了基督徒,加上儿时伤害哥哥哈尔的阴影,长大后的他一直期望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救了车祸伤者,这坚定了他学医的信心;邂逅了一生挚爱,美丽大方的多萝西·舒特,他又得以加深对医学的了解。终于,他入伍了,想要当军医,只欲救人,不欲杀人。

然而因信仰与童年阴影,他不愿拿枪。这看起来着实有点疯狂,不仅让他受到了长官的打压和冷遇,还受到了战友的排斥与轻蔑。他被拳打脚踢过,被下放监狱过,但这都不能改变他的信仰。

这里有两个令人动容的桥段。一是多萝西来说服道斯,让他变通一点,只拿枪,不杀人。但在看到道斯的坚持与受伤后,她立刻表示支持他,并告诉他:无论如何,自己都爱他,都会站在他身边。二是最后一次审判,不支持他的父亲穿上了自己再不愿穿起的一战军服,配上了勋章,用战友情为他换回了一封保卫他不持枪权利的准许信。道斯的信仰并非所有人都在质疑,至少他爱的人在他需要的时候都坚定地站在了他身边。没有所爱之人的鼓励与支持,他绝不可能成为后来二战的英雄。

后半场为武戏,讲述1945年冲绳岛战役。道斯与战友接到攻克钢锯岭,设置据点的任务。带着坚定地信仰,背上医药包,道斯和战友爬上了一百米高的钢锯岭。

梅尔·吉布森是一个很会营造大场面的导演,为了真实再现惨绝人寰、尸横遍野的战场,他将澳大利亚悉尼西南部郊区布伦格利的一个农场炸毁(虽然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弗吉尼亚州林奇堡和冲绳岛的故事,但是影片全部在澳洲取景,工作人员和大部分的演员都是澳洲人),伪装成钢锯岭的顶端,成功拍出了几万平米的浴血战地场景。

后半段场面极具杀伤力和爆发力。众所周知,冲绳岛战役是一场血肉战。日本兵在自知不可力敌的情况下仍旧不要命地往前冲,即使在快要死的情况下也要点个炸弹,美其名曰:死也要拉一个垫背的。美国兵哪见过这种不要命地战斗,自然也是损失惨重,上一秒那个人还与你肩并肩共同战斗,下一秒子弹已无情的穿过了他的脑袋。

道斯在战斗中尽职尽责的救助不断倒下的伤员。但因一次日本兵的突袭反抗,美军不得不撤出钢锯岭,命令炮火轰炸。这种情况下,面对战友的死亡以及信仰即将崩溃的迷茫,远方一句“军医,救我”犹如上帝的召唤般为道斯做出了选择,他要回去救助伤员!在炮火和黑夜的掩护下,宇宙好运气的加持下,这个愣是不拿枪,瘦弱又固执的青年用自己的信仰与坚持救出了一个又一个伤员,并用绳子将他们送下钢锯岭。

“Onemore ,god ,please let me get one more .”这个念头在道斯心里疯长,只要救下一个,他总会期盼下一个“one more”,就这样,他一共救了75人,甚至还救下了几名日本兵。

影片在道斯第二次登上钢锯岭却因受伤被送下中结尾。那最后一幕,道斯躺在担架上,沐浴在阳光中,宛若神祗。

饰演成年道斯的是因《超凡蜘蛛侠》而出名的安德鲁·加菲尔德。这位英俊帅气,阳光呆萌的英国男演员为饰演道斯,硬生生把自己的英国口音变为了美国东南部口音。据知情人士说,加菲连笑容都努力学习原型人物,以求达到神似。

《血战钢锯岭》是梅尔吉布森沉寂十年后回归的作品。它带给人的是对战争的反思。前后两段式叙事,以爱情的美好反衬战争的残酷,以细腻的文戏引动残酷的武戏。什么都在变,身边的人变了,环境变了,连战友和长官对道斯的态度都变了,唯一不变的是道斯的信仰。

影片中有一段,道斯躲到了日本人的地道里,遇到了一个受伤的日本兵,他的第一反应是给日本兵进行包扎,注射吗啡,减少日本兵的痛苦,而不是“这是我的敌人,他很可能会引来其他人杀了我。”还有一段极为讽刺的是,枪在别人手里成为杀人的武器,在道斯手里却成为他救霍威尔中士的工具。道斯救人,不仅救战友也救敌人,医者仁心,万物皆为性命。

我认为一部好的战争片不是歌颂战争,美化战争,而是将战争的残酷展现在人的眼前,让人去反思。它可以赞美人性,可以讴歌英雄,但它需要立足于战争的毁灭性和破坏性。只有残忍无情才会引起人们的抗拒,才会去珍爱和平,享受幸福。




永远坚守的梦想

——观《攀登者》有感

外国语学院彭丹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思考过为什么如今的中国能发展的如此之快?为什么总有人勇于做梦,敢于追梦,最后成功圆梦?是什么让他初心不变,挣扎前行?是什么让他坚守梦想,永不言弃?看完《攀登者》,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让登山者们在面临变化莫测、危险至极的珠穆朗玛峰时毫不退缩,甚至奋勇当先的力量,是他们心中那份想为雪白的山顶增添一抹红色的赤诚的爱国心;是想宣扬国土主权,捍卫祖国荣誉的责任心;是渴望东方巨龙腾飞,在世界历史上为中国画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决胜心。

梦想永不褪色。紧急关头,在面对很可能牺牲性命也不能换来荣耀的时刻,选择生命还是选择荣耀,这是一个难题。对一群并不专业却患难与共的登山者们来说,它不止是难上加难,而是能逼得人窒息。国家的荣耀不能丢,队友的命更不能丢。是以第一次攀登成功后,方五洲选择挽救队友的性命,放弃证明自己成功的机会。

训练的煎熬,别国的轻蔑,本国的质疑,即便他们带回了峰顶的化石,也不会有人相信他们。

但伟大的人从来都不惧外界的眼光,十六年的漫长等待,十六年的潜伏,十六年的“养精蓄税”,坚守的梦想终会开花结果,方五洲终于迎来了转机,回到了舞台中央。国家召集,越来越多的热血青年加入了他们。队员们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监测人员永不厌烦地测量。终于,又迎来了再一次地攀登。可这一次攀登还是在风暴的影响下失败了。寒风凛冽,氧气稀缺中,意外随时可能发生,方五洲这一次意外伤了手。所幸李国良担起了重任,带领队伍继续前进。然而成功的路上总是带着磨难的,最后一次的选择,李国良选择了国家荣耀,牺牲了自己。

但是命运跟他们开了一个玩笑——天气无常,他们错过了窗口期。是方五洲力排众议带领团队继续前进,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接二连三地牺牲。历经险阻,他们终于到达了峰顶,向国家交上了满意的答卷。国家为他们骄傲,他们因国家而自豪。

      坚守的梦想总会有实现的一天。梦想,是心中永远的发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