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苑文学社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校报专栏 >> 爨苑文学社

“爨苑网络文学社”第十一期
发布时间:2019-05-27    浏览次数:     来源:

鸿雁传书

致哥哥的一封信


人文学院  袁慧


亲爱的哥哥:

见信如晤。随着这学期琐事的增多,我逐渐忙碌,进而很少与你碰面,实属遗憾。忆及上回回家,你约我去看电影,而我也爽快地答应了你的邀约。其实,我同很多朋友看过电影,但细细数来,同你一起看过的竟是最多的!

以前我最爱同你侃侃而谈。当谈及爱情时,你曾认真地对我说,大学不谈一场恋爱很可能成为半辈子的遗憾。但我却不以为然,只觉身边有亲情便已足够,甚至内心暗暗想着作为哥哥的你比之男友更为贴心。

很多人都说每一个“兄控”的妹妹都有一个“妹控”的哥哥,此言不虚。记得高中时,我们家与学校相隔甚远,而每次回家,我总爱打电话烦你,让你来接我。我对你的这份依赖总是惹得妈妈哭笑不得。

有一次,在我的央求之下,你再次不假思索地答应来接我。路途上,你一如平常地与我说笑,并将车开得很稳。但一到家,你却迅速调转车头,似有急事。我十分纳闷,而你却只是言简意赅地向我解释。那时我才明白,原来你为了接我,趁着上班午休时间,向上司请假,认为这样既不耽搁工作,又能照顾到我,是“两全其美”之策。但我也知道,学校离家远,而家离你工作的地方也不近,你之所以在送完我之后开那么快的车,只不过是为了不让自己迟到。瞬间,一阵感动袭卷我的心头,所有言语似乎都太过单薄,无法表述我对你的感激。

你在我的人生中担任十分重要的角色,我们也拥有许多不同寻常的“第一次”——你第一次帮我出头、我第一次收到生肖手链、第一次去看电影、第一次外出旅游……而当所有人淡忘我生日之时,只有你悄悄打来电话,祝我生日快乐。你无微不至的关怀始终让我觉得感动与温暖。

最后,我只想说,哥哥,比起爱情,亲情更令我动容。你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兄长!没有之一,只有最好。

敬祝:

事业有成,身体健康!

你的妹妹:袁慧

2019年5月22日



故园书声


睁眼,看见

——读《看见》有感


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  王琪


“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

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各人自不相同。但每个人都应该接受时代赋予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看见的能力,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理性的判断。

“人性里从来都不会只有恶与善,但是恶得不到抑制,就会吞吃别人的恐惧长大,尖牙啃咬着他们身体里的善,和着一口一口的酒咽下去。”这是《看见》中直击我心的一句话,言语中暗含的深意发人深省。人们是不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逐渐迷失了自我,是不是忘记了时代赋予的使命?我们都觉得现世安稳,殊不知这个看似静好的世界也是藏污纳垢的温床。

故事从非典开始,剖析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社会现实,讲述了作为一个新闻人的成长经历。一路看见,一路成长,从懵懂到成熟、从恐惧到敢于直面,柴静在《看见》中用最平实的笔端写出了人生百味。我很喜欢这样的笔触,因为它既不浮华,也不会让人觉得这只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而创造的劣质读物。正是这样字字真切、句句入心的笔调,在让读者接触到世界种种事物的同时,也让他们直面人生、从蒙昧中醒来。

为了探寻事实,根究事件真相并将之公布于众,柴静以一个新闻人的身份去往非典,挖掘女孩“苗苗”自杀的幕后故事……她每去到一个地方,都会在书里留下了一个故事,以此告知大众,社会事件背后的真相。在书里,柴静不断地追问和反思,这不仅是时刻提醒自己怎样去做一个更好的新闻人,还警醒大众,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切勿迷失本心。即使书写的是别人的生活,可每个身处这个时代的人,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类似的事情,但若慢慢了解、探索事实,我们就不会像无头苍蝇般,一遇到危险就四处乱窜。

看见世界背后的含义,在帮助你我在这个快速发展的世界里不迷茫的同时,真正地去了解那些像冰山一样潜藏于事情背后的真相。让我们去了解并挖掘真相,去做一个不断追问与反思的人,去做一个拥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人,去做一个理性而又感性的人!





挣脱“设置”

——观《海蒂和爷爷》有感


外国语学院  潘迦鑫


阿尔卑斯山,幽美可入画。在电影《海蒂和爷爷》中,与爷爷相依为命的海蒂生活于此,领略山川那冬雪漫漫、春林盎然的景致。在这里,她改变了爷爷孤僻怪异的性格,也用热情和纯真感染着身边的人。然而,因姨母的私心,海蒂被迫离开这童年的天然乐园、被送到一座精致却如牢笼般的大宅中与双腿残疾的克拉拉为伴。活泼烂漫的她在严肃女管家的教育下,变得规矩却忧郁,最终在克拉拉奶奶的帮助下,海蒂得以回归自然、保留天性。小学时,我曾有幸读过《海蒂》这本小说。而今时今日,它以电影的独特方式再次与我见面,当阿尔卑斯山的美景和小海蒂天真的笑容缓缓出现在银幕上时,一阵相隔十年的感动再次敲开我的心扉、没入我的心房。

影片中,严肃刻薄的女管家由始至终对举止跳脱、活泼的海蒂抱有极大的偏见,她限制海蒂的自由,无情地将海蒂的天真与不谙世事作以野蛮粗鲁的注解,这无疑是一种对精神的剥削。在她看来,只有一行一动优雅克制如克拉拉的女孩,才配得上“大家闺秀”四字。但是斯文的克拉拉内心却极其向往海蒂的童年,无时无刻不想挣脱这些繁文缛节,由此可见所谓的规矩与束缚是泯灭童真的最大帮凶。

若说阿尔卑斯山和爷爷守护了海蒂的童年,克拉拉的奶奶则守护了海蒂的梦想。当重回家乡的海蒂开始在村庄的小学中学习时,曾大胆地说出自己的“作家”梦想,但那时的她却遭到了全班同学的大声嘲笑和满腹不解。他们认为这样的梦想荒唐而无稽,且无法实现。于是,受到误解的海蒂闷闷不乐,决定放弃自己的理想。而就在此时,慈祥的奶奶及时地鼓励了她:“如果生命中某件事情让你开心,你就尽管去做,不要怕别人说什么。”

这句话一直被我深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因各种原由而不得不将真实的自己掩藏、一味顺从乏味死板的秩序抑或他人的目光。此即服从生活的设置。王小波曾说:“对生活作种种的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设置动物,也设置自己。”正因如此,我们只得循规蹈矩如一个被绑缚双足的舞者在生活这个大舞台上默默演出。一辈一辈,概莫如是。而海蒂的故事,却告诉我们人类最可贵的东西便是纯真与自然,只有挣脱所谓的“设置”,才能保护这些珍贵的品质。




此心安处

石 怨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朱宣任


家乡的石夫人峰虽远不如其它怪石奇峰那般险峻、闻名,但由于其外形酷似一个苦苦守望丈夫归来的女子,因此被赋予一个令人动容的爱情传说,为当地人交口相传直至今日。

与孤独的石夫人相比,镇上的老人是幸运的。在家的时候,他们有老伴儿的陪伴,更有儿孙绕膝。在饭后的闲暇时光里,老人们能和乡邻们团聚畅谈,细数后半辈子的幸福时光。除了我的曾祖母,一个只待在小屋里的独处女人。

印象里,我只见过她两次,且都是在重大节日、各路亲戚齐聚下的碰面。至于当时具体的情况如何,我已记不太清,只知道曾祖母对我不熟悉。直到父母提起我和她的关系,她才露出一副恍然的神色,冒出“都长这么大了”类似的话语。从我记事起,曾祖父就已不在人世,而曾祖母又是如何忍受这份经年的难耐孤独呢?她面对着冰凉的床铺,三两长凳,昏黄的灯火和外头偶尔传来的几缕带着人烟味的轻喝,该是静静地躺在那块儿,又或者,僵硬地坐在那头儿,还是时不时拖着自己病恹恹的身子,去感受门外初升的黎明和跌落的星辰?没人知道曾祖母在想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我也不试图去想象。

曾祖母终归还是走了,明知道这是再清楚不过的定局,可在葬礼上,大多数老一辈人还是哭了。奶奶控制不住一直往外头涌的泪水,爷爷硬生生把头别了过去,紧紧地咬住了自己的下唇。曾祖母的吃的饭菜一直都是由爷爷送过去的,此刻,作为曾祖母紧挨着外界的出口,他应该是在场所有人里感受最深的那一个了。奇怪的是,父母以及与他们年龄相仿的大人们都没有哭。我哭了,但也并不是因为曾祖母,而是看到那一张张悲痛欲绝的脸,听到那一声声渴求已逝之人再次睁开双眼的呐喊,以及大早上压抑沉重的气氛,这些令我在颇有感触的同时,油然而生一股难以表达的忧伤感觉。

如今,当我再试图摸索出一些有关曾祖母的记忆时,却发现它们都是模糊的。就好比曾祖母对我的陌生,只是如今的我很难再有像那时的她一样的恍然之感了。一段段关于曾祖母的记忆随着年岁的叠增悄然湮没于脑海,她的容颜隐去后,维系我与她那微妙感情的消逝还会远吗?但转头一想,对曾祖母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或许在另一个人间的小屋里,她已经找回了当初那个陪她洗衣烧饭的人了吧。

说来说去,最惨的还是石夫人,被永远凝固在山头,就连风雨的侵蚀对她来说也只是微不足道的。等不到心上人策马归来,等不到容颜褪去,等不到另一个人间,却只能怨那无情的传说。



哪怕一个人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赵天歆


“一个人”,略显孤寂而意味深长的三个字。正如其意,一个人的路途也许会几经颠簸甚至潦倒,但请别因此中止你的旅途,要坚信那将与你执手共看未来的旅伴尚在途中。

在网上,曾有人将孤独的程度分为好几个等级:第一级是一个人逛超市,第二级是一个人去快餐厅……依次到最后几级——一个人去游乐园、一个人搬家、一个人动手术。一路看下来,如觉荒凉遍生心内,即便如此,大多数网友仍旧只是自嘲:“这就是我的生活写照。”但这看似随意的言语背后隐藏的意味似乎是:“谁想孤零零一个人呢?可是没办法。”既然没办法,不如一个人过好自己的生活,虽然孤独地前行,也好过为此停留原地悲观绝望。

世界上总会有相望无见而留空守的情节,坚持本我、宁缺毋滥,也许只是需要一个契机,你就能遇到携手漫游人生的友人;当你看到很多人都和你一样,独自坚强、独自脆弱、独自向往梦想并为未来奋斗之时,你就会觉得孤单也没什么。有人陪伴自然很好,但独处的乐趣,同样难得。你要相信每一个独处的时光都是升华自己的好时机。

我们都是孤零零地来到世间,孤零零地离开,中间也有大段大段的时光需要自己度过。在这个世界上,同伴无处不在,我们不可能永远是一个人。当然,也不可能永远有人相伴。当你看到那么多人因为找不到陪伴的人而放弃自己想做的事时,就会明白,一个人迈出脚步、做出改变,是一件多么艰难却多么必要的事。

一个人也好,两个人抑或一群人也罢,都是生活的常态。而这所有的状态,都不妨欣然接受。一个人时就享受独自的自由时光,也享受一个人的寂寞和坚强;有人相伴时,就享受陪伴的温暖和互动的快乐。至少不要在一个人的时候羡慕两个人的温暖,然后又在多人世界里怀念一个人的轻松自在。

不要因为是一个人,就放弃自己想做的事,放弃过更美好的生活——哪怕只是看一部电影,读一本小说,你不妨大胆追寻,追寻心中的梦,追寻眼里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