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苑文学社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校报专栏 >> 爨苑文学社

“爨苑网络文学社”第六期
发布时间:2019-04-22    浏览次数:     来源:

故园书声

我爱我得

              —观《海市蜃楼》有感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朱宣任


三场暴风雨,三份感情,尼克和维拉的故事开始了……

电影的开头是平淡的。除了最初的命案和断续雷声外,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大抵是一副温馨图景­。无论是维拉夫妇的恩爱,还是亲子之间的相处,都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细水长流。直到一台老式电视机的来临,在促使维拉和尼克于不同时空相遇的同时,也改变了两个人生。

张爱玲曾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这仿佛也印证了维拉一开始的生活——尽管其外顺遂美好,内里却依旧坑洼。而随后她生活的两个时空也各象征了不同的人生:如果第一个时空是现实,那么第二个时空更像是一面折射出精神的匮乏和人性阴暗的镜子。当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原本担任的社会角色被他人取代时,维拉惊慌失措。更可怕的是,等待她的还有丈夫的出轨、女儿的消失以及凶手的逍遥法外……但这种种,早已在上一段时空中暗露端倪。只是暴风雨前的暗流涌动是那般的不经意,才会导致接踵而至的不幸令人难以喘息。在维拉的生活无比糟糕之际,她依旧义无反顾地拯救了尼克的生命。我也曾深深地疑惑她是否有一瞬会为此刻不惧颠覆原本的生活、对陌生人伸以援手的行为而后悔?

尽管磨难如巨石般沉重,可维拉非但没有被击垮,反而在找回原本人生的过程中遇见了长大后的尼克——一个被她的善良所打动、期待两个时空重合时能和她再次相遇的男人。最终,两人克服了各种挑战将那起命案的凶手绳之以法。我想,在尼克揭示自己真实身份、向维拉吐露心声并恳求她留在这个时空与他一同生活时,维拉一定有所触动。但她无刻不忘要找回女儿的初衷,因此毅然地跳下天台,只为让尼克重新动用那台电视机将自己送回第一个时空,最后仅留下令人动容的一句:“我救了你,轮到你了”。

故事的终曲,维拉回归原本的生活。不同的是,在第三个时空里,维拉帮助尼克检举了凶手。两人再次相遇、相视一笑,似乎一切早已注定。我这才明白,最初维拉勇于帮助尼克的“大爱”并不是致使她几近崩溃的罪魁祸首。相反,这份纯粹而浓烈的感情一直维系着三个时空,最终让维拉在找回自己的女儿的同时还收获了真爱。

这便是我们常说的“蝴蝶效应”,即善始方得善终。虽然世界纷繁,依旧有人在善恶边缘徘徊,但我很庆幸电影中的维拉在三段人生的纠结中作出最正确的选择。



此心安处

外婆味的饺子


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 周颖


时光总在不经意间匆匆逝去,让珍贵的东西从我们的手中悄然溜走。就像外婆包的饺子,虽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可那包饺子的可亲外婆,却永远地留在那年寒冬,余生不复得见。

小时候,父亲外出务工,母亲工作之余还要照料哥哥。因此,我大半童年都是在外婆家度过的。那时,刚离开家的我对陌生的环境十分恐惧,每当妈妈来探望时我都哭着闹着不肯让她离开,而外婆哄我的最好办法就是包饺子。

外公负责和面、擀饺子皮,外婆负责调馅和包饺子,而我负责吃饺子。包饺子大幕一拉开,我就端着一个小碗站在外公身旁,帮他在和面的盆里放入面粉,一勺又一勺,我仿佛在玩着最有趣的游戏,乐此不疲。除此之外,与外公一同和面也十分有意思。顽皮的我只顾将双手放进和面盆里瞎搅和,然后再趁其不注意偷偷扒走一截面团去外面捏小人儿。等到外婆的饺子馅调好,再准时跑进屋和她一起包饺子。

年幼的我总是沉浸在这样简单的欢乐中,且每每这时便能短暂忘却与母亲的离别。但若论起一年之中最幸福的时光,莫过于除夕吃年夜饭的那一刻。此时的我不仅能和父母团聚,也可吃到“幸运饺子”——这自然是外婆特地给我准备的。除夕包饺子时,她总是把我偷偷拉到一边,悄悄告诉我饺子上有什么标记,因此童年的“幸运饺子”永远都只属于我。

以前的我不解为何外婆包的每一个饺子总是个头饱满,而当长大后才明白她掺在其中的是浓厚的爱。后来,外婆身体渐渐变差,我也因读书的缘故离家越来越远,没能多去看望她。直至去年高三寒假,外婆病情恶化,我与她的再见却成诀别。那时我才意识到,这一生再也无法尝到那充满爱的饺子。

时间会把你欠下的对不起,变成还不起。又把太多的还不起,变成一生的遗憾,从而让我们来不及学会珍惜最爱的人。让那外婆味的饺子永远留在我记忆的最深处,因为那是外婆对我最深的,爱意啊!



珍  贵


人文学院  余丽萍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愈是长大,作家龙应台的这段话便愈是深入我心。

俗世亲情,平凡而真挚。诚然我也跟天下子女无异,会与父母拌嘴、觉得和父母有代沟、讨厌他们每次都打着为我好的名号一意孤行地处事。但当我远离家乡外出求学后,与父母相处时的日常琐事却频频浮上心头,夜晚每念及此,泪水总打湿枕巾。于是,我才真正体悟到亲情是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正如失去才懂得珍惜,人总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离别后才领悟到父母之爱的真谛。所谓距离使得思念重,其实浓厚的思亲之情也非全关于此。只是当父母的谆谆教诲不再萦绕耳畔、突然消失之际,我们才开始切身体会到此间含义——原来,这人世间最珍贵的不过是近在眼前的父母亲情。但却因其触手可得、时时包围,让我们这些子女误以为这珍贵来得太轻易,全然不知珍惜。                                    

而亲爱的父母,在壮年时为子女的叛逆头痛感伤,但仍用最好的耐心微笑解决他们青春的烦恼;到了耄耋之年,虽因子女的忙碌工作而孤独孑然,却依旧默默地守在电话前、等待子女的那一声铃响;最后当子女蓦然回首时,他们已悄然化作星辰,只在那头顶的寂寥夜空微微蒙亮,遥寄祝福。

我一直都记着儒家讲对父母的爱有四层境界:一是尊敬、赡养父母;二是关心、体恤父母;三是爱惜自身让父母放心;四是光宗耀祖、使双亲显扬。时代更迭,光阴易逝。无常的世事模糊了未来的变迁,但我知道有些东西是永恒不殆的,比如父母对儿女的爱,比如儿女回报父母的爱。这人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家人相守、互敬互爱,相伴走过几十载的人间岁月。


大学与追求


外国语学院 潘迦鑫


“当你意识到大学的培养是在教你超越物性、拥抱人性价值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一切辛苦都是可以坦然面对的。也只有在你明白这一点的时候,你才能超越毁誉褒贬、看淡荣辱得失,认真想好自己要走的路。”这是公众号“大块录”对学生来信的回复,也正是这一段话,让我重新反思自己的大学生活以及对未来的追求。

在我心目中,大学一向是以极为开放的宽厚姿态,包容着一批批刚从高中题海中挣扎而出、怀揣激情并向往自由的学生。它孜孜不倦地教予莘莘学子高深的学识。如同瓷器需经瓷窑的锻造才得以固定成型、焕然新颜,对大学生而言,大学不应仅是知识探索与思想碰撞的天堂,更该是塑造人生价值、寻求毕生目标的瑰地。或许因为它是隔在我们与未知社会之间的最后一层窗户纸,才会有人感到迷茫甚至开始逃避现实、随意挥霍自己的青春,仿若这样便能一解内心的焦灼。然而最后他们却于浑噩中发现,这样的行为只是将梦想的废墟倾撒在一场镜花水月里。

亦舒的小说《喜宝》曾风靡一时,故事中生于贫寒的女主角虽拥有令人艳羡的高学历,然却盲目追求纸醉金迷的生活、倾倒在满目物欲中,最终在被金钱的漩涡一口一口吞噬时才幡然醒悟。她的经历让我在唏嘘之余,不禁深思。生活遍布各种诱惑,如若有人意志薄弱或是立性不正,很容易跌入其内,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也难逃这个怪圈。因此在大学生活中,增长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也不可轻忽良好品性的锻造。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我们的先人早已深谙安贫乐道的精神,放眼近代,西南联大也是在这种环境下办学的。1938年,日寇南侵、华北沦陷,至此山河破碎。国家危急存亡之秋,无数青年愤慨于局势,凭着一腔报国激情和对学术的钻研精神远赴西南联大求学。动荡不安的时局、饥寒交迫的现实不曾摧垮联大师生——在漫天炮火声和频繁的警报声中,有失明腿折但仍坚持治学的陈寅恪先生,有一次次痛失编作却不改乐观的金岳霖先生,更有“痛饮酒,熟读离骚”的一代名士闻一多先生……这些大儒,是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最耀眼的指明灯。而他们的学生即使穷困潦倒,却淡然面对得失,反将钻研学术作为毕生追求,且凭坚韧的心智在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一项又一项研究,最终跻身为各界泰斗。

“那是一个污浊而混乱的年代,学生生活又穷困得近乎潦倒,但是很多人却能自诩清高,鄙视庸俗,并能保持绿意葱茏的幽默感,用来对付恶浊和穷困。”这是汪曾祺先生对西南联大的回忆,同时也描写了那时大学生卓越超然的品质。而如今,我们的生活条件已然优越,更应时时谨记教诲,脚踏实地寻找并实现自我价值。


清浅流年

我跟春天有场约定


人文学院  姚茂


料峭春风,吹面不寒。它席卷人间,为颓靡万物润上鲜妍的色彩。于是在我目光所及之处皆着上了柳的青绿、杏的粉白。就此瞬息,又是一个春天。

大地从睡梦中惊醒,匆忙披上它那翠绿的外衣。阳光耀而不伤,自刚冒出新叶的树枝间漏下丝缕,落在我的脸颊、肩膀,好不温暖。转瞬一场急急的春雨过后,豆苗娇小的身躯便在原野里尽情欢舞,灵动十分。伴着和煦春风,豆浪翻滚,一望无垠。生命的朝气,无论何时都予人满满感动。

春日之美,更在于它的默默无语却又触手可及。房前屋后,百芳争艳。梨树、桃树、李子树枝头,密密匝匝的花朵凑作一堆窃窃私语。我随手捡起地上的一枚枚落花,细嗅芳香,仿佛这样便能跟春天来一场亲密接触。

春天丰满了希望的双翼。农民俯身耕耘,在松软的泥土间播种,这似世间最神奇的魔法,能在死气沉沉的土地上灌溉出生之活力。春天里,一切枯燥和乏味皆化作前进的动力,人们于劳动和行走中感受鲜活的生命和斑斓的世界。

春天却也是一门哲学。从“草木摇落露为霜”的满目荒凉到如今“客舍青青柳色新”的蓬勃生气,暗含了困境之后成功的喜悦,也是激励我们奋发向上的强大力量。这无时不在提醒我们,无论处境何等艰难,只要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终将柳暗花明。

与春天相约,一株株杨柳苍翠如烟,一簇簇鲜花殷红似血,一抹抹云彩在碧空下荡漾,轻薄似纱、素净如雪。一切都仿佛具有了人的灵动,在春之渲染中共同演绎出曼妙风景画,色彩斑斓,韵味十足。

春之景、人之情,情景交融,妙不可言。且看游人驻足明媚春光中,远眺山岚绿意绵延。微风拂来,发梢轻舞。忽而有人俯身下视,取景、对焦,用相机定格美好瞬间。也有三五儿童嬉戏田间,追逐蝴蝶,玩罢便随意躺在柔软的草地上,伴着芳草清香,缓然入梦。他们在春天的梦中或化身蜻蜓,或变作蝴蝶,无忧无虑地畅游于鸟语花香间。嘴角挂着的,是甜甜的笑。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百花争艳,万树苍珑。如此盛景,似一壶陈年佳酿使人沉醉。我跟春天有约,春日的美景让我流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