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老师,教师到底是一份怎样的职业呢?”
“是老师,也是学生”。
对于“教书育人”标兵、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员教师时有明教授来说,教学是“良心工程”,是“匠心实践”,坚守三尺讲台,是一名教师幸福的源泉。
2008年工作至今,潜心教书育人13年,现担任学院物理系主任。他既站在讲台上教授学生,也参与思考、规划专业建设,还发挥特长服务基础教育,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都硕果累累。
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课堂上的时有明。
于时有明而言,坚守讲台的13年,是不断反思教学、沉淀经验、升华自我的过程。他苦练技能,只为给学生呈现最好的课堂。选修过时老师物理课的学生这样说到:“时老师的授课,直击物理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抓住核心问题,然后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教授给大家。”“上了时老师的物理课,大学不再迷茫!”“亲其师,信其道。信明哥,不挂科。”……
时有明老师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计算:计算学费、生活费、住宿费等支出,学生每节课需要付出19.67元,19.67元大约相当于10千克玉米的价值。曲师的学生大多来自乡村,玉米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每当走上讲台,面对60多名学生,我就想到他们为了能坐在这里听课而需要付出的600多千克玉米。这一刻我不敢倦怠,这不仅仅是一堆玉米,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肩负的既是教书育人的责任,又有学生家长殷切地期望。”朴实的话语发自肺腑、道出心声,为此,时老师每堂课都精心设计,追求卓越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他也以此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让学生明白每节课来之不易,真正使“教书”为“育人”服务,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
时老师的努力,不仅收获了学生的信任和肯定,他还获得了省级、国家级教学技能比赛的累累硕果。
一段“履践致远的征程”
无数个不眠的夜里,时有明在思考、规划着学院物理学专业发展的蓝图。他带领专业教师齐心协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把物理学专业建设成为省级高校特色本科专业、首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他走在“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行列中,足迹遍布滇东北地区,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
作为《光学》省级一流课程负责人,还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有明在10余年的课程建设中倾注了大量心血,助力课程建设支撑专业发展,让课堂教学紧扣时代特征和师范专业特色。同时,时有明为曲靖、昭通、红河、丽江等地区的乡村中学教师“送培到校”,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足迹遍布滇东北。近年来持续培训中小学教师5000余名,为充分发挥地方师范院校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辐射和示范作用,尽己所能发光发热。
时有明正在接受学生记者采访。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是时有明不曾停歇的征程;眼界不断开阔、初心始终未变,是时有明不忘初心、履践致远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