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晚,我校“云岭大讲堂·珠源讲坛”第116讲在图书馆三楼报告厅开讲,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中文系董希平教授应邀为我校学生做《乐器与宋词演唱》的专题讲座。
讲座中,董希平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开篇,向同学们介绍了唐宋文人的“爱花之别”,并根据姜夔的“且征新声”,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苏轼的“浮光风宛转,照影水方折”,表现了宋代文人对梅花的垂青,以及借物抒情,互相酬唱的风格。
董希平从宋词演唱的发展历史、演奏形式的变化等方面向同学们做了系统的介绍,并从乐器选择、创作主体、社会需求、官方推崇等四个方面向同学们介绍了宋代民间音乐兴起的原因。他指出,拍板乐器的选择与宋词演唱的形式相符,就宋词的创作演出活动主体而言,歌词实则从属于曲调,倚曲填词遂成为宋词创作的主流。社会自身的演变需求和文人市民、统治者的推崇,在客观上都促进了中国民间音乐的发展。
讲座由党委宣传部主办,人文学院承办,人文学院副院长李超主持讲座,人文学院200余名同学到场聆听。
讲座现场
董希平教授
听讲的师生